河北省华北屏障,王牌主力云集,省内为何驻扎了4个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六七十年代,各个省内的驻军情况,例如河南省、辽宁省。其实,除了河南省、辽宁省之外,还有一个省内也曾经驻扎了4个军,那就是河北省。河北省的地形结构和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决定了河北省的重要性。在六七十年代,河北省境内驻扎了4个军,堪称是主力云集。那么,为何会驻扎了4个军呢?
首先,我们聊聊河北省的重要性。河北省的北部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在古代历史上,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被称为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河北省北部属于中原王朝抗击北方游牧骑兵南下的重要屏障,依靠有利地形层层阻击。在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会组织大军集结、出塞,大规模打击北方游牧政权。
从秦汉到明清,河北省北部一直都是军事重镇和标准的兵家必争之地。例如张家口、承德等地,堪称是整个华北的咽喉。历朝历代都驻扎了大量的精锐野战部队,例如唐朝的卢龙镇、明朝的宣府镇等等,都是必须坚守的要地。即便是在六七十年代,出于抵御北方目标机械化兵团推进的需要,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等地,仍然驻扎了大量的精锐部队。
河北省的中部、南部等地,则是辽阔、肥沃的华北大平原,粮食产量非常高。同时,河北各地民风尚武,出现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说法。历朝历代,河北各地一直是朝廷的主要募兵地。河北籍战士朴实、作战凶猛。在古代历史上,一旦出现军阀混战的格局。控制了河北各地,能够拥有粮食储备和后备兵员的双重优势。
例如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就是控制了河北各地。东汉末期,面对强大的河北袁绍,曹操的压力一直很大。在元明清三朝,河北各地一直都驻扎了大量的部队。一方面负责拱卫京畿,另一方面也是朝廷的机动战略力量。例如明朝统治时期的京师三大营、清朝统治时期的京营八旗,都集结了全国最精锐的作战力量,组成了强大的战略集群,基本上驻扎河北省各地。
以清朝的京营八旗为例,足足7万多官兵,驻扎在直隶各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实在六七十年代,河北省内驻扎了4个军,分别是:38军、27军、24军、65军。
接下来,我们聊聊建国之后的军区变化。建国初期,出于稳定各地的实际需要,全国划分为6大军区,分别是:西南军区、中南军区、西北军区、华东军区、华北军区、东北军区。这6个大军区对应了同时期的6个地方局,例如西南局、中南局、西北局等等。
当时,华北军区管理了河北、山西、绥远、察哈尔、北京、天津等地的武装力量,基本上管理了华北各地。这样的军区划分,属于临时性的区划模式。进入50年代以后,随着6大地方局被撤销,1955年,6大军区被撤销,全国被划分为12大军区。分别是: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内蒙古军区、西藏军区。
1956年,鉴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实际作战需要,又从南京军区的部分区域上,组建了福州军区。截至1956年,全国形成了13个军区的框架。华北军区撤销以后,组建了北京军区。在50年代,我国行政区划的调整中,绥远省、热河省、察哈尔省等省份被先后撤销。从北京军区各个军的部署来看,相当一部分部队都驻扎在河北省境内。
从50年代中期开始,河北省内一直驻扎了4个军,分别是:24军、63军、65军、69军。其中,24军驻扎在河北唐山等地,63军驻扎在河北石家庄等地。65军驻扎在河北张家口等地,69军驻扎在河北保定等地。从实际任务来说,上述4个军有3个主要任务。第一确保京、津等大城市的安全,第二防止对方目标在渤海湾进行两栖登陆,第三作为机动力量,增援沈阳军区。
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4个军的部署格局,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60年代末期,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北方一线的防御压力大大增加。北方目标陆续调集了50多个坦克师、步兵师,形成了百万大军压境的态势。北方目标的各种装备,拥有数量、质量的双重优势。我国的内蒙古、西北等地的地形,非常适合机械化集群突击。
我国北方一线的沈阳军区、兰州军区等各个军区,都在全面加强战备,官兵们进行了各种针对性的训练和演习,例如防坦克突袭的战法。当时,兰州军区的防御力量急需加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军区下辖的21军,原本驻扎在山西省境内,从北京军区调往了兰州军区,部署到了陕西宝鸡等地,开始隶属于兰州军区管理。
21军划入兰州军区管理以后,原本驻扎在河北保定等地的69军,出于加强山西省防御力量的需要,调入了山西省部署。河北省内的驻军数量下降为3个军,那么,原来的防御体系怎么办呢?1967年夏天,作为全军精锐王牌之一的38军南下,从沈阳军区划入了北京军区。
38军南下以后,部署到了河北保定等地。河北省境内,仍然是4个军的部署规模。1969年秋天,为了进一步加强华北一线的防御力量。我国南方各个军区,陆续抽调部分精锐部队北上。其中,南京军区的27军、福州军区的28军,先后北上,部署到了华北各地。
27军北上以后,部署到了河北省张家口等地。同时,驻扎在河北省境内的其他部队也进行了调动。原本驻扎在河北唐山等地的24军,调防到了河北承德等地。原本驻扎在河北石家庄等地的63军,调防到了山西省境内。历经这一轮调动以后,河北省境内仍然驻扎了4个军。
24军部署在河北承德等地,27军和65军都部署在河北张家口等地(张家口属于重中之重的兵家必争之地),38军驻扎在河北保定等地。请注意,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为了坚守张家口防线,曾经有2个军,驻扎在一个区域。由此可见,张家口在军事防御中的重要性。
1970年春天,27军从张家口调往了石家庄等地。从70年代初期开始,河北省内4个军的部署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下来。24军部署在河北承德等地,65军部署在河北张家口等地,38军驻扎在河北保定等地,27军部署在河北石家庄等地。这样的情况持续了30多年时间,一直持续到了21世纪初期。
2003年,在新一轮裁军中,原本驻扎在河北承德等地的第24集团军撤销,河北省境内的驻军数量,下降为3个集团军(1985年之后,各个军改编为集团军)。在我国历史上,只有河南省、河北省、辽宁省曾经驻扎了4个军。不过,3个省的具体情况和各个军的主要任务,完全不同。
最后,向所有的老兵们致敬。关于解放军部队发展建设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