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

《蒙娜麗莎》已經引發了幾個世紀以來的問題,這些問題一直沒有得到適當的答案,但也激起了許多學者和研究人員的熱情。儘管存在著許多問題,在結論通常並不完全令人信服,因此對於畫中的辯論在當代仍然持續著。尤其是在19世纪和20世紀期間。
其中,人們對於畫中的女士的起源、她臉上的表情、作者的靈感以及其他許多問題的理論都得到了廣泛討論,迫使人們對這幅肖像進行深入的歷史和科學分析。
神秘的笑容
编辑
《蒙娜麗莎》的嘴部細節
《蒙娜麗莎》中,女子目光輕微地朝左看,並展現出一個極其神秘的微笑。瓦薩里曾對此表示:
在繪畫這幅畫像時,他讓人唱歌或演奏樂器,還有小丑逗她開心,以避免在繪畫肖像時常呈現的憂鬱情緒。
哈佛大學專門研究視覺的生物學教授瑪格麗特·利文斯通(英语:Margaret Livingstone)在2003年的一項研究中指出,當直接注視《蒙娜麗莎》時,她的微笑會消失,她在拉科魯尼亞舉行的歐洲視覺知覺大會上解釋,《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實質是「一種錯覺」,這是因為人類的眼睛處理圖像的方式非常獨特而對空間頻率產生「消失」的效果。此外,利文斯通還指出,藝術家們比專業的醫學專家更早地研究了人類的視覺。並還介紹了人類視覺系統的兩種視覺方式,即直視或中央凹(英语:Fovea_centralis)和周邊或邊緣的視覺,前者用於感知明視覺(英语:Photopic_vision),但不適用於區分陰影,而後者則擅長區分暗視覺(英语:Scotopic_vision)。Leonardo利用周邊視覺中更容易看到的陰影繪製了蒙娜麗莎的微笑。[47]
為了說明這個效果,利文斯通藉由舉例人們可以專注於印刷頁面上的單個字母,但其他鄰近的字母看起來不太清晰或難以辨認。這是因為當人們專注於一個物體或一個區域時,他們的視覺系統會將周圍的事物模糊化或忽略,以便更好地專注於目標物體。在《蒙娜麗莎》的情況下,達文西透過繪製一些只有在人們透過周圍視野看的比較模糊的陰影,這些陰影增強了《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秘感。
另外,為了解決一些謎團,在近年,專門用於「情感測量」的软件被曾被應用於這幅畫作,以獲取有關模特表情的有關數據。該程序的結論是,蒙娜麗莎的幸福感為83%,厭惡感為9%,恐懼感為6%;剩餘的2%對應於生氣的情感。該程序考慮到嘴唇的彎曲,眼周的皺紋等特徵進行測量,然後與包含平均表情的女性面部表情數據庫進行比較因此,通過這個新程序則可通過某人的照片或畫像,來分析人物的情緒狀態。[48]
布朗大學的兼職教授迪娜·戈丁認為,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是由於豐富的面部表情。豐富的面部肌肉作用下,觀眾不自覺地擴大了對蒙娜麗莎微笑的解讀,每一位觀眾都會想起蒙娜麗莎的微笑帶給他們淡淡而明確的情感。
據稱懷孕和身體狀況
编辑
《蒙娜麗莎》的手部細節,蒙娜麗莎把右手放在左手上面,這個手勢是為了展現她是一位有家庭的貞淑女士,而不是為了表現戒指的效果,因此達文西選擇了這個手勢。
有些研究人員認為《蒙娜麗莎》圖中的人物在被描繪時可能懷孕了,因為她的手放在腹部上方。為了澄清這一理論,一組研究人員曾使用三維紅外線掃描儀進行研究,該研究結果於2006年9月26日由加拿大研究委員會發表。[49]
根據三維紅外線掃描儀的解析技術,研究人員能夠發現之前未知的畫作細節,掃描儀的解析度比人類頭髮直徑的細度還要高出10倍。他們在該次研究中發現畫作襯衫領口上一層薄透的紗質披肩,這種服飾經常懷孕的女性穿戴。此外,研究還揭示了模特兒的體重(63公斤)和身高(1.68公尺),以及她戴著一個被遮蓋的髮髻。在畫作的任何一層塗料中都沒有發現任何秘密訊息,這點與小說《達文西密碼》中的描述不同。[50]
該項研究的結果,最後得到加拿大主要的官方研究機構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認可。該研究最初在2004年渥太華的一個學術活動上發表。此外,馬德里康普魯坦斯大學的胡里奧·克魯斯·埃爾米達(Julio Cruz Hermida)博士則根據調查,聲稱這名模特兒有磨牙症、圓禿和早期帕金森氏症的症狀。[51]
2010年1月,巴勒莫大學解剖病理學教授维托佛朗哥(Vito Franco)向意大利報紙《新聞報》投稿了一篇關於蒙娜麗莎的文章。在佛羅倫薩的一次醫學會議上,他指出蒙娜麗莎中描繪的女人體內明顯積累了導致高膽固醇血症的脂肪酸。佛朗哥還報告說,這名婦女的右眼長了一個脂肪瘤。 [52]
畫中人
编辑
根據畫家和傳記作者喬爾喬·瓦薩里的說法,有關《蒙娜丽莎》的模特身份有不同的假設。他曾在1550年寫道:
他為弗朗切斯科·德爾·焦孔多畫了他妻子莫娜·麗莎的肖像,儘管他花了四年的時間,但最後並未完成。這件作品現在在法國的楓丹白露宮裡,由法國國王所擁有。
1625年,卡西亞諾·德爾·波佐在楓丹白露宮看到這幅作品,並寫下:
一幅真人大小的肖像,用木板製作,採用刻有胡桃木的邊框;該畫作為半身像,描繪了一位名叫焦孔多的女性。
基於這些證言,人們認為《蒙娜丽莎》的模特,實際上是商人弗朗切斯科·德爾·焦孔多的妻子:「麗莎·喬宮多」。
麗莎·喬宮多理論
编辑
主条目:麗莎·喬宮多
15到16世纪初,为忠贞女性绘制肖像在艺术界比较常见,達文西雖繪製《蒙娜丽莎》,然而圖中女子的身份則眾說紛紜,据与弗朗切斯科家族的部分成员相识的畫家和建築師乔尔乔·瓦萨里於1550年记载[53]:4:“列奥纳多为弗朗切斯科·德尔·焦孔多的夫人蒙娜丽莎画了一幅肖像”[54][56],麗莎·喬宮多是義大利佛羅倫斯和托斯卡納的格拉迪尼家族成員,後人對麗莎的一生所知甚少。她生於佛羅倫斯,十幾歲時就嫁給了布料和絲綢商人,丈夫之後還當上地方官員,並生有5個孩子,在丈夫死後,麗莎成為修女,並於1542年7月15日去世,終年64歲。《蒙娜丽莎》的意大利语名称“La Gioconda”和法语名称“La Joconde”都是丽莎婚后从夫的姓氏,也是她的昵称,意思是“幸福的人”[57]。
瓦薩里對《蒙娜丽莎》的描述來自他於1550年出版的《列奥纳多傳記》,也就是達文西去世31年後。長期以來,該本傳記一直是有關列奥纳多作品出處和委託人身份的最之名的資料來源。此外列奥纳多的助手薩萊在1524年去世前,擁有一幅肖像,在他的個人文件中名為《la Gioconda》,是列奥纳多遺贈給他的。
在海德堡大學的一本書中發現的阿戈斯蒂诺·韦斯普奇(英语:Agostino Vespucci)在1503年所写的边注。它指出達文西正在為麗莎·喬宮多創作肖像。
2005年,海德堡大学图书馆的一位专家在图书馆收藏文献《Marcus Tullius Cicero》(1477年出版)中发现由達文西摯友阿戈斯蒂诺·韦斯普奇(英语:Agostino Vespucci)在1503年所写的边注,其中确认画像中正坐的女士就是丽莎,达·芬奇当时正在为丽莎·德尔·焦孔多繪製肖像,大約比瓦薩里提到的參考資料早47年。[58]羅浮宮的代表文森特·德利尤文(Vincent Delieuvin)在回應發現這份文件的聲明時表示:「李奧納多·達文西確實在1503年畫了一位名叫丽莎·德尔·焦孔多的佛羅倫薩女士肖像。不幸的是,我們不能絕對確定羅浮宮的畫作是丽莎·德尔·焦孔多的肖像畫。」
根據上述資料,意大利的家譜研究員多梅尼科·薩維尼則聲稱現今仍有麗莎·喬宮多家族的後代存在,並根據家譜找到了據信為喬宮多後代的托斯卡納公爵的女兒:娜塔莉亞(Natalia)和伊琳娜·斯特羅齊(Irina Strozzi)[59]。法醫毛里齊奧·塞拉西尼(Maurizio Seracini)已經表示願意幫助尋找該女子的遺體並進行DNA分析,以確定斯特羅齊家族和喬宮多家族之間的關係。此外,當時的人口普查文件證實,達文西的父親住在喬宮多家族的對面。
歷史學家假設《蒙娜麗莎》的畫像是焦孔多送給他24歲妻子的一份禮物,以慶祝她的第二次懷孕。然而,這種假設沒有其他證據來支持。此外,還有一些人支持《達芬奇密碼》中有關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這幅畫之間的關係的一些理論,他們認為這幅畫描繪的是一名懷孕,生活在羅馬帝國時代的女人。[60]
人們對《蒙娜麗莎》身份的探究曾驅使日本研究員鈴木松美(日语:鈴木松美)展開一項特殊的研究。為了探究《蒙娜麗莎》的身份,她使用焦孔多的頭骨進行了重建,並且通過骨頭分析生成了蒙娜麗莎可能的聲音。鈴木聲稱,這種聲音再現的準確性約為90%,然而她對達文西的聲音表示懷疑,因為在達文西自畫像中的鬍子反射掩蓋了一些重要的細節。[61]
伊莎貝拉·埃斯特理論
编辑
除了麗莎·喬宮多外,還有伊莎貝拉·埃斯特被視為《蒙娜麗莎》原型的推測性理論。[53]伊莎貝拉·埃斯特(1474-1539)是曼切華公國的侯爵夫人,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中最著名的藝術贊助人[62]。列奧納多是她的姐姐貝亞特麗切·德斯特在米蘭公國的宮廷畫家,根據達文西所留下來的紀錄中。1499年,達文西在斯福尔扎家族被驅逐後來到了佛羅倫斯。並在隨後的三個月的時間裡繪製了幾幅伊莎貝拉的肖像畫[63] ,其中一張鉛筆素描圖現保存在羅浮宮,並和《蒙娜麗莎》畫中的女子具有相似之處。[64]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保存的伊莎貝拉·埃斯特的彩色肖像
達芬奇繪製的《伊莎貝拉·埃斯特》)剖面圖
此外,根據1501年到1506年所撰寫的幾封手信顯示,伊莎貝拉曾直接或通過代理人委託達文西,要求繪製其本人的油畫肖像,而《蒙娜麗莎》的創作年代恰好屬於這一時期。[65]不過到了1504年,此時的伊莎貝拉卻被肖像畫以外的主題更感興趣,這與《蒙娜麗莎》後續仍保存在達文西手中的情況也為一致。[66]
根據1517年安東尼奧·德·貝蒂斯(法语:Antonio de Beatis)的描述,他在克魯城堡拜訪過達文西,並提到他畫過三幅畫,其中一幅是按照朱利亞諾·德·麥地奇之要求畫的一位佛羅倫薩女士的肖像。
儘管盧浮宮的研究認為伊莎貝拉的髮色爲金髪[67] ,與《蒙娜麗莎》女子的形象不符。[68] 然而部分保存至今的伊莎貝拉肖像,尤其是彼得·保罗·鲁本斯以模仿提齊安諾·維伽略為範本的《紅髮伊莎貝拉(英语:Isabella_in_Red_(Rubens))》複製品,畫中具有棕色頭髮的伊莎貝拉本人被認為與蒙娜麗莎有著相似的特徵。不過至今這種推論現今已被視為爭議性,因為該畫作的頭部既沒有顯示出「美」的理想化,更與其他伊莎貝拉的彩色肖像毫無任何相似之處。[69]
其他理論
编辑
學者們也對《蒙娜麗莎》的畫中人提出了幾種不同的觀點。有观点认为,至少有四幅画作所画的是丽莎,对她身份的猜测涉及至少十人[70][71][72][73][74][75][76]他們爭辯麗莎·喬孔多是達文西另一幅肖像的主題,畢竟在瓦薩里的紀錄中,至少有四幅畫被推測可能是蒙娜麗莎。其他幾位女性曾被提出視為蒙娜麗莎的形象來源,包括亞拉岡的伊莎貝拉(英语:Isabella of Aragon, Duchess of Milan)、切奇利娅·加莱拉尼、弗蘭卡維拉公爵夫人(英语:Costanza d'Avalos, Duchess of Francavilla)、卡特琳娜·斯福爾扎等人,甚至薩萊和達文西本人也都在蒙娜麗莎的假想模特名單之列,其他的猜測包括該模特可能是達文西的情婦,或一個穿著女裝的少年,甚至可能是達文西的自畫像的女性版本,也可能只是一個想像中的女性形象。
有學者認為,這幅畫的主題是達文西的母親卡特琳娜,是他對母親的回憶。關於這一點,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暗示這幅畫反映了一種「令人不安的男性氣質」。為了滿足歷史上關於這些理論的真實性的好奇心,1987年進行了首次研究,將達文西的自畫像與《蒙娜麗莎》的畫像進行了重疊比較;結果顯示在尺寸和外貌特徵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對於這項研究的批評者聲稱,這些特徵之所以相似,是因為作者是同一個人而導致了混淆。試驗的負責人莉蓮·施瓦茨(英语:Lillian Swartz)和杰拉德·霍爾茲曼(Gerald Holzman)則聲稱,作者把自己描繪成女性的樣子,以進行自畫像。
[77][78][79] 。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2010年10月,美術史學家席爾瓦諾·溫切蒂在《蒙娜麗莎》的眼睛中發現了李奧納多·達文西的縮寫微小的文字。據報導,在右眼中畫有達文西的縮寫「LV」,在左眼中畫有類似於「CE」或「B」的符號,在背景的橋拱上有像「72」或「L2」等字母,可以使用高倍放大鏡確認。不久之後,溫切蒂開始聲稱,從這些文字中,可以推斷出長期是列奧納多的學生和情人的詹·賈科莫·卡普羅蒂是《蒙娜麗莎》的模特。但是盧浮宮指出,溫切蒂實際上沒有仔細檢查《蒙娜麗莎》,並反駁稱,在2004年和2009年的科學分析期間,“任何研究機構都有可能調查,但“在調查中,並沒有在畫中沒有發現任何字母或數字,並且由於木板上的繪畫已經經歷了年代變化,表面已經出現了無數的裂紋。這些裂紋的形狀可能會被過度推測看作是數字或文字。
在2019年,達文西選集的目錄則否定其他觀點,即明確的表示《蒙娜麗莎》畫中的人物可能為麗莎·喬孔多,而伊莎貝拉·埃斯則是唯一的推測人選。[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