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二十八期
发布时间:2016-05-19 发布人:重庆市扶贫办超级管理员 阅览次数:21次 [
打印] [
关闭浏览]
目 录
▲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提出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市国资委积极落实资金项目助推全市脱贫攻坚
▲巫山县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巫溪县坚持问题导向对当前突出问题“对症下药”
▲云阳县“第一书记”彭龙明心系群众带头为民办事
【区县“一把手”谈扶贫】
石柱县委书记蹇泽西提出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贫困户自力更生与党委政府帮扶、社会援助的关系。贫困户要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参与脱贫攻坚,靠自力更生脱贫;党委政府要强化政治责任,将脱贫攻坚责任压实、抓细,确保限时完成任务;社会各界要多渠道援助,建立起社会资源参与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
二是处理好贫困户近期增收脱贫与长期发展致富的关系。近期增收是标,长远发展致富是本,既要快速发展一批短平快产业,让贫困户短期增收脱贫;又要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带动的思路,稳定发展一批长期稳固的增收产业,让贫困户长期发展致富。
三是处理好今年脱贫任务与去年已脱贫成果、明年脱贫计划的关系。要坚持统筹兼顾,既要确保今年脱贫任务的圆满实现,又要积极巩固去年已脱贫成果,防止脱贫后返贫,还要提前谋划明年脱贫计划,确保三年实现“85个村整村脱贫、5.5万贫困人口越线、全县脱贫摘帽”的总目标。
四是处理好点上扶贫与面上扶贫的关系。贫困村是“面”,贫困户是“点”,要坚持点面结合、协调推进,面上重点抓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点上核心解决贫困户持续增收和住房困难问题。
五是处理好贫困村扶贫与非贫困村扶贫的关系。要将非贫困村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同规划、同部署、同督导、同考核,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六要处理好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将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抓脱贫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是抓脱贫的思想,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部门声音】
市国资委积极落实资金项目助推全市脱贫攻坚
一是筹集对口扶贫开发专项资金4.1亿元。今年安排38家市属国有重点企业筹集帮扶资金对口帮扶城口、巫溪、酉阳、彭水4个深度贫困县,主要用于4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特色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医疗救助、扶贫基础设施等项目。实施产业扶贫开发项目贴息1000万元。
二是安排扶贫开发项目贷款和担保增信24亿元。安排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重庆银行、三峡银行为4个贫困县扶贫开发项目及贫困村具有带动性产业项目提供低利率贷款12亿元。安排重庆兴农担保公司、重庆三峡担保公司、重庆进出口担保公司等市属国有担保公司对4县产业项目贷款提供担保增信12亿元,免收或少收商业担保费。
三是资助3000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就学。提供1500万元助学资金分两批次资助3000名贫困大学生就学,每名学生一次性资助5000元。
四是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面向全市贫困区县贫困家庭大学生招聘,向贫困区县贫困家庭大学生倾斜,双向选择,择优录用。
五是倾斜贫困区县工业园区项目。按照五大功能区定位,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新增产能及相关配套加工订单,重点向有条件的贫困区县工业园区倾斜,增加贫困区县税收和贫困家庭收入。
【区县动态】
巫山县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
一是“硬化”学校建设,保证“全上学”。对120个贫困村学校实施维修改造,达到有标准化校舍、有校门、有围墙、有食堂、有运动场“五有”目标。统筹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六大功能室”建设等项目,实现有电脑、有网络、有数字资源包、有图书、有音乐体育美术器材“五有”目标。优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师有高尚职业操守、先进育人理念、深厚理论功底、渊博专业学识、丰富教育方法“五有”目标。
二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富脑袋”。坚持立德树人,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活动“四进”活动。强化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师生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工作。推进“五年制”、“3+4”人才培养模式和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强化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互促互补。
三是落实精准资助,助力“真脱贫”。摸清域外与域内、大学生与中职生、建卡与非建卡的学生就读信息,规范建立扶贫档案。分类别落实幼儿园贫困家庭学前教育儿童资助,根据对象落实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免两补”,落实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就读公办普通高中“三免一助”,落实县内中职学生“一免一补一助”,全力支持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坚持实施大一新生1500元一次性资助。
四是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强技能”。实施“培养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计划,实行贫困家庭人员就读县内中职“零门槛”入学。实施“一户一人一技能”计划,根据县域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用工需求,面向贫困家庭人员、生态移民等群体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定向培训,促进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智力型、分散型向组织型、短期工向长期工转型。
巫溪县坚持问题导向对当前突出问题“对症下药”
一是分级培训,解决思想认识不够的问题。对镇街、扶贫集团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轮训,解决少数干部站位不高、重视不够以及消极应付、轻松过关等错误认识。结合新一轮脱贫攻坚政策宣讲,解决部分驻村干部不懂政策、无从下手、找不准工作着力点的问题。对镇街机关干部、村支“两委”干部进行专题培训,提升乡村干部的思想认识、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是强化督查,解决结对帮扶不实的问题。要求扶贫集团成员单位按照“1+1”(贫困村+非贫困村)帮扶模式细化措施,接受群众监督。各镇街对结对帮扶进行调整,完善帮扶措施。开通“脱贫专线”,收集建档立卡贫困户联系电话,由县领导定期不定期采取电话抽查的方式加强督查并责令整改。启动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民调结果与脱贫攻坚年度考核挂钩。
三是健全管理,解决驻村帮扶不力的问题。推行“第一书记”任期承诺和年度承诺制,与县委组织部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与接收乡镇党委签订年度目标承诺书,具体承诺事项在所驻村、接收乡镇、派出单位进行公示,接受监督,把履职情况作为常态化督查的重点内容,每季度进行通报。同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奖优惩殆。
四是整合力量,解决督查力度不够的问题。每季度抽调5名人员充实到攻坚办督导组,全程参与季度考核。每年开展1—2次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督查今年脱贫和去年已“销号”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
五是强化宣传,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开展“感恩”教育和“脱贫典型”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由各乡镇、县级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开展进村入户宣讲,促进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注重发挥各镇街致富能人帮带作用,以及无职党员、离任村干部在发动群众、建言献策、参与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带领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
【先进典型】
云阳县“第一书记”彭龙明心系群众带头为民办事 该县公安局副局长彭龙明,自2015年7月担任大阳乡民富村“第一书记”以来,与村干部同吃同住,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以真心换来群众拥戴,用真情兑现坚定承诺。
一是入户走访知民忧。彭龙明带领驻村工作队员连续工作16天,对全村55户建卡贫困户进行全覆盖摸底走访,精准识别出新增贫困户6户19人。通过察户情、析贫因、谋对策,识别出因年迈、重病、重残致贫的深度贫困户需要低保兜底7户,3户深度贫困户D级危房急需改造,49户贫困户有产业发展意愿。“一户一策”脱贫措施在走访对接中精准制定。
二是倾力帮扶暖民心。彭龙明通过沟通协调,为贫困户刘应胜完成摩托车过户手续,解决其脑瘫后享受低保的政策障碍;通过说服动员,让年幼辍学的张亮重新走进课堂;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单身贫困户刘应培从懒汉变成勤快人;积极争取县局支持,落实帮扶资金8.47万元,帮助7户深度贫困户修葺房屋、改厨改厕、添置床被;动员公安民警捐资2.1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名,救助重病患者4人。在彭龙明带头推动下,驻村工作队累计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130余件。
三是夯基兴业促发展。彭龙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结合村情制定整村脱贫规划,完善义务监督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彭龙明时常带头深入工地,严格督导检查,确保扶贫工程质量,目前该村7.8公里公路硬化、7口山坪塘、3.8公里渠堰整治,100亩坡改梯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部一次性通过验收;为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彭龙明邀请专家实地规划,动员村民参加培训,建立大户带动、技术支持、资金补助综合机制,引导村民发展“桑枝菌”10万段、优质稻1000亩、脆红李500亩、养蚕280张,户均增收1.2万元。2015年,该村56户贫困户均稳定越过脱贫标准线,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