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扶贫专报第二十四期
发布时间:2016-05-05 发布人:重庆市扶贫办超级管理员 阅览次数:0次 [
打印] [
关闭浏览]
目 录
▲开县县委书记何毅对开县脱贫攻坚工作提出要求
▲简讯三则
▲市国家税务局聚焦关键环节有效实施精准扶贫
▲巫溪县试点开展“微爱”行动带贫困户搭上“电商快车”
▲彭水县创建“1+10+39+39+290”工作体系聚力脱贫攻坚
▲云阳县以“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为契机深入推进就业扶贫工程
【区县“一把手”谈扶贫】
开县县委书记何毅对开县脱贫攻坚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扶持产业发展“改穷业”。继续坚持“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路子,通过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二是实施易地搬迁“挪穷窝”。根据下达的搬迁指标,选准对象,按照要求积极实施搬迁。在安置方式上,不要搞“高大上”,以分散安置为主,房屋建设不要去求宽求洋。在实施易地搬迁的同时,要因地制宜,提前谋划后续产业。
三是抓好教育培训“斩穷根”。要通过技术培训就业服务,把贫困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继续实施“五个一批”,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充分就业,支持有创业意愿的贫困群众找到创业门路。
四是实行社会保障兜底“脱穷境”。加强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重病贫困对象、残疾贫困对象、无劳动能力贫困对象,采取低保政策兜底、残疾人优惠政策扶持、大病医疗救助、扶贫资金帮扶“多合一”的政策叠加方式,织牢织密基本民生安全网,帮助贫困群众“脱穷境”。
五是实施基础扶贫工程“换穷貌”。继续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末端建设力度,加快实施水、电、路、气、房、环境治理“六到农家”,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基础扶贫工程“换穷貌”。
【简 讯】
市旅游局打造全市首个旅游村落与扶贫民宿示范点 根据奉节县兴隆镇龙门村闲置传统农房较多、临近天坑地缝景区的特点,引进规划设计单位免费进行项目策划,以社会爱心帮扶为主、农户自筹参与为辅方式筹集项目资金,对传统农房进行提升改造,将成为全市首个旅游村落与扶贫民宿示范点。
市科协等部门以科技扶贫、智力扶贫为主题开启“启迪童智 科普圆梦”公益系列活动 活动将历时三年,涵盖全市偏远贫困山区中小学校、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已获10余家爱心企业和部分个人捐款捐物,吸纳上百名志愿者加入献爱心行动,建立的贫困生档案人数超过800名。
涪陵区筹集资金422万元建立乡镇街道扶贫救助专项基金 依托稻草人援助基金和教育发展基金,引导辖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捐助,已救助贫困户735户。
【部门声音】
市国家税务局聚焦关键环节有效实施精准扶贫
一是用智力扶贫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把助学兴教作为智力扶贫重点,累计投入218万元,建成3所国税希望小学,帮扶恒合乡民族学校、龙驹镇中心校等4所中小学建设电教室、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等。建立“智力扶贫基金”,与巴南区惠民街道7个村近200名困难学生结成对子,累计捐助学习生活费用64.8万元。
二是用医疗扶贫消除致贫返贫根源。以减轻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就诊负担为着眼点,积极改善贫困地区医疗环境。累计投入90万元,为万州区卫生干部学校附属医院、分水镇卫生院和龙沙镇卫生院等辐射面广、惠及度高的医疗机构捐赠成套医疗设备,协调被资助方承诺向就医贫困群众减免部分诊疗费用。
三是用基础扶贫改善公共服务条件。坚持把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条件作为提升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累计投资60万元,在万州区长岭镇老土村、地宝乡四季村、甘宁镇姜家村、龙沙镇红鹤村等贫困地区建成4座村级公共(便民)服务中心,基本满足困难群众的公共服务需要。
四是用帮扶扶贫关注基本民情民生。坚持把帮扶工作当成为民办实事、办好的民心工程、德政工作,在重要传统节日,投资50万元为巴南区惠民街道、长岭镇老土村、地宝乡四季村、甘宁镇姜家村等贫困村的建卡贫困户送温暖送关怀,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具体困难。
【区县动态】
云阳县以“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为契机深入推进就业扶贫工程 2015年共培训贫困人员1.7万人,帮扶贫困人员就业3000余人。
一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采取干部包片、驻村领导、村干部开会评议等形式,识别扶贫对象12.57万人,其中劳动年龄段内贫困人员6.03万人,劳动年龄段内未就业人员3200人。
二是全面提升创业技能。落实培训补贴340万元,整合30家就业培训机构,对就业扶贫对象进行培训。创新“1+1”培训模式,实现培训与就业创业需求无缝对接。
三是强力推进创业扶持。因人施策开展职业指导、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落实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帮扶措施。2015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10万元,帮扶146名贫困人员实现创业就业。
四是积极提供公益性岗位。出台《关于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就业困难对象的通知》等文件,提供森林管护、水库看护等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农村建卡贫困户153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110万元。
五是重点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对98名贫困高校毕业生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对有就业需求的毕业生采取开发社区及就业社保协管员岗位进行安置,2015年贫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培育引领创业意识强、项目可行性高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明星”62名。加大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力度,为55名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59万元。
巫溪县试点开展“微爱”行动带贫困户搭上“电商快车”
一是借助专业队伍,入户遴选产品。抽调相关部门9名业务骨干,组建电销团队,开展市场调研,完成37种特色农产品名称、数量、品质、特点、价格等基础信息登记,制发《农产品推荐目录》1万册,引导1000余户贫困户开展生态种植养殖。
二是借力新型媒体,畅通市场渠道。引入互联网思维,组建“微爱”QQ群、微信群及公众号,开设体验店、网店,制作“微爱”行动网页,形成微商、网店、体验店“三位一体”的经营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同步营销的有利局面。印发挂历、明信片等宣传资料1.2万份,多渠道多方式传递供需信息,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影响力。
三是借用帮扶资源,确保持续发力。要求帮扶责任人利用自身知识储备,帮助贫困户提高技术、管理和服务水平,将产品销售引入正规化、常态化轨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调动“朋友圈”人脉资源,为帮扶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解决具体困难。目前已累计完成销售达50万元。
彭水县创建“1+10+39+39+290”工作体系聚力脱贫攻坚
一是设置1个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拟定全县扶贫开发对策、协调实施扶贫项目、做好资金监管以及政策经验宣传推广工作。推行每周一次情况通报、每月一次听取汇报、季度一次专题部署、半年一次现场观摩、年底一次综合考评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二是建立10个专项扶贫工作组。分为产业、教育、设施、生态、创业、社会、资金统筹、交通、水利和卫生扶贫工作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抓好教育扶贫服务工作、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解决贫困群众基本医疗问题、促进扶贫政策落实到户。
三是成立39个脱贫攻坚督导组。由联系镇街的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对应督导39个镇街的脱贫攻坚工作,对该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精准研判,共同会商,保障各项政策措施高效落实。
四是下派39个乡镇长(主任)助理。在成立督导组基础上,再从联系镇街的县级部门中选派39名优秀干部分别到镇街担任乡镇长(主任)助理,专职负责对该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及时解决。
五是组建290支驻村帮扶工作队。“一对一”对有脱贫任务的村进行结对帮扶。贫困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由镇街主要领导担任,副队长由县级部门和镇街副职担任,并分别明确第一书记和扶贫特派员;非贫困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由镇街副职领导任队长,中层以上干部任副队长。在全县开展“千名干部进村入户”蹲点扶贫行动,实现贫困户和有扶贫任务的村驻村帮扶全覆盖。
政策法规处